经常听到读者朋友抱怨:这么好的书怎么哪里都买不到?好书怎么会绝版?“好书”绝版在很多读者眼中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。写这篇文章的直接目的就是,让大家了解“好书”到底为什么会绝版。(本文明显只对纸介图书出版有意义。)

本文会涉及以下出版术语:主发、添货、发货码洋、绝版、重印、库存出版术语等。估计最后的问题会让亲眼看过公开数据的人大感意外,了解IT图书到底能卖多少?

大家看到标题第一个跳出来的想法肯定是:“好书”到底为什么会绝版?接下来估计就会心存疑虑:“好书”为何要加上引号?有了第二个问号就到位了!下面就来说说到底什么是好书?

到底什么是好书?

读者的感觉是:“我需要的、内容精良的就是好书。”问题就出在这里。出版社对好书的定义与此有很大的差异!对于出版者而言,虽然书的内容好是好书的基本要素,但好书还应该是有市场的,有好的销量的好书才是真正的“好书”。(这里暂不考虑专著的社会价值。)

矛盾有了:为什么一面是读者想买买不到(有销量),另一面出版社明知有部分读者要买还不印刷,让书断货、绝版(出版社期盼的是好的销量)?这要从出版业的现状说起。

出版社当前面临哪些困境?

新书太多,出本书太容易

首先要谈一下现在的新书数量问题。最直观的感觉是现在新书越出越多了,甚至感觉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写本书,现在想写本书出版,太容易了!

书店的书架资源有限,让位于新书

大家都知道书店的空间是很宝贵的,每个月上架的新书想全摆放出来都几乎是不能的,旧书于是很快就会被下架,腾出空间摆放新书。说实话,面对现实,甚至出版社自己都不敢让自己家的旧书在架子上待太长时间。

于是就变成了:出版(印)一本书不难,但卖书却越来越难,卖一本旧书就难上加难。

网上书店对旧书的救赎

目前的网络书店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书的“上架”问题,不管新书旧书都可以在网上陈列,这从一定程度上延长了书的销售寿命,但网上书店同样避免不了旧书销售递减的趋势。

那么新书和旧书对出版社的意义有什么不同吗?新书旧书都是卖,少出新书,多买旧书也应该可以吧?事实并非如此。

新书和旧书的发行模式不同

新书一出版,出版社的发行部门就会把书“铺”到书店,也就是所谓的新书“主发”。平均情况下,新书出版后一个月,基本上印数的六成上下就可以铺到书店,于是出版社的发行记录就有了“发货码洋”,考虑发货折扣后,差不多就是常说的“应收账款”,这些书的书款一般在3-6个月就会收回。

但是,书出版几个月后,每个月的发货主要靠书店“添货”,添货的数量一般会逐月递减,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,要不了一年就会变成月均发货几十本。于是,同样印1000册书,销售的周期长很多,资金回流的周期也长不少,也就难怪出版社选择放弃旧书,力保新书出版了。而且销售量越小的书在库中存储和管理的成本越高。

于是出版社一般会制定一些规则来决定什么书能重印,什么书不再重印。出版社到底根据什么策略和准则确实是否重印呢?

出版社的重印策略是什么?

各家出版社具体的重印规则可能略有不同,但大多无外乎考虑2条,一是成本控制,二是保证一定的月销售量。比如,我们社重印的基本条件是:重印只能一次印3个月的销售数量,也就是说,重印数量要在3个月内销售完。

例如,一本书在评估是否重印的月份之前的3个月,月均销量是500本,那么重印只能印1500本左右;如果一本书在之前3个月,月均销量只有200本,那么重印只能印600本左右。大家都知道书是一个批量印刷的活儿,有些费用印多少册都是一样的,比如晒版费之类的,这样印的数量越少,平均到单本书上的成本就越高。那么,如果重印册数低于某个临界值(我们的书一般这个临界值基本掌控在1000册),那就根本不可能印。

说白了,出版社都有严格的成本管理,重印一本书之前都会做一个预算,如果预算一看重印一定册数就赔钱,那么肯定就不会印了!

这一重印策略对于长销书是很不利的,比如有些书每月销售册书递减得很慢,但月均销量又不很高,表面上看书肯定可以重印,但用月均册书指标一衡量,那肯定就印不成了。在重印方面,编辑和发行人员之间无形中做着一种博弈,编辑都希望自己辛苦做的书能一直重印,但发行的人员总是担心库存会增大,印了发不出去。

重印由谁主宰?

一般情况下,作者辛辛苦苦写一本书,如果身边有朋友告知他的书哪里都买不到,作者的第一反应多是联系出版社,希望能重印,但出版社却说书不能重印,因为重印没法保证销量,有风险。

这里免不了要提的就是:书的重印到底由谁决定?是作者还是出版社?

著作权中明确规定:图书出版者重印、再版作品的,应当通知著作权人,并支付报酬。图书脱销后,图书出版者拒绝重印、再版的,著作权人有权终止合同。

这就明确了重印、再版的决定权在出版社,而不在作者。但是,作者也有杀手锏,那就是有权终止合同,看是否能找其他出版社重新合作。直接重出的可能性不大,但升级再版还是可能的。

书绝版了是否还能重生?

书的绝版和物种灭绝不一样,物种灭绝了就彻底不会重生了,但书绝版了还有可能重生,只是可能从形式上会有些变化,比如重新出版(做修订、换书号出版)、出更新版(这就是大家印象中的,第2版、第3版……)。这也就是有些书在市面上会出多个版本的原因了。重出和升级版本会换新书号,按新书重新上架发行。避免旧书面临的尴尬。

当然单纯抛开重印,老书重新出版也还有版权期限的问题,这一点外版引进书尤其明显。大家都有过这样的发现吧:几年前一家出版社出版过的书过几年另外一家出版社又出版一遍。揭秘一下,这其实是因为,外方出版社将一本书授权给甲出版社,合同约定授权期限(比如5年),即使书还在重印,并没有绝版,合同到期后如果外方出版社不再续签合同,合同终止,甲出版社就不能再重印这本书了,但外版出版社可以授权乙出版社再出版这本书。

书的销量现状如何?

给大家留一个开放的结尾供大思考:大家凭感觉判断一下,IT图书(包括本土原创和国外引进)的单本销量平均会是多少?

曾经有一位作者写一本数据库方面的技术书,他是这样判断书的销量的:全国搞数据库的程序员有400万(不严格知道这个数字是否准确,姑且认为这个数据可信),就算一百个人中有一个人买,那起码也能卖4万册吧。

您怎么看这一判断?建议大家上一下“”,输入你觉得还不错的IT图书的书名,查看一下这个网站公布的北京国际图书城、中关村图书大厦、西单图书大厦、王府井书店、亚运村图书大厦、高等教育书店的销售数据,看到偌大个京城每个月一般的书就只销售十几二十册,就知道现实有多残酷了!